不知道家長朋友們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現象:很多時候,孩子在父母面前蠻橫霸道,但在幼兒園卻乖巧聽話。此刻,家長們是不是特別想說“你這個小兩面派”!
那么家長快和幼兒老師學一學好方法吧!
1、靈活運用表揚和批評
幼兒老師常常靈活運用表揚和批評的藝術,抓住教育的時機,因勢利導地幫助孩子樹立行為準則。每當哪位孩子犯了錯誤,,通過批評教育和監督,能夠有效幫助孩子改正。當孩子表現出良好行為時,老師也會大力表揚,將其樹為楷模號召小朋友們學習,無形中也鞏固了孩子的閃光點。
在家中,家長們不妨也對孩子賞罰分明,不要讓他覺得在家人面前就可以耍賴皮、不講理,通過批評和表揚幫助孩子改正不當的行為習慣。
2、鉆研孩子的心理
要鉆研孩子的心理,讓孩子的各種情緒和需求以正確的方式表達出來。在幼兒園,老師不可能每時每刻都留心到每一個孩子,所以鼓勵孩子有任何需求或情緒時,都可以向老師訴說,老師平時也要善于觀察孩子的行為表現,在孩子遇到問題或受到挫折時,給予引導和幫助。
家長平時在家中也一樣,應該先給孩子足夠的尊重,靜下心來傾聽他的想法和意見,耐心地聽孩子傾訴他內心的焦慮和煩惱,了解孩子傷心、失落、自卑、怯懦的原因。找到原因后再對癥下藥,給予孩子適當的點撥,啟發孩子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讓孩子明白:只有充分尊重別人自己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知道懂禮貌、守規則的孩子才會受到大家的歡迎。教育者的任務就是幫助孩子認識自身的缺點,激勵孩子積極改正,教給孩子一些面對困難、處理情緒和表達需求的方法。
3、提供寬松的人際交往的空間和機會
在家中也要盡量給孩子創造與人交往的環境,不要總是將孩子包圍在長輩的重重關照之下,這樣反而不利于孩子建立正確的自我認知。孩子的勇氣與能力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家長可以代替給予的,必須是孩子自己在與社會的交互作用中獲得的,這是誰也給予不了的。牧童園服
因此,家長要多創造機會,引導有“窩里橫”行為的孩子與同伴交往,讓孩子在與小朋友交往中學會謙讓、合作。當孩子與小伙伴在一起時,大家地位平等,機會均等,沒有誰比誰更優先,要想爭得優先的位置或更多的機會,必須自己努力,這樣孩子才會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能力,樹立交往的信心。
4、放手讓孩子去嘗試和體驗生活
通常有“窩里橫”現象的孩子自理能力和動手能力都比較差,那是因為家長父母代勞的情況比較多,孩子的鍛煉機會自然就少了,這樣的孩子在幼兒園教學中掌握技能和知識的速度也比較慢,反而影響了孩子的學習和發展。
所以,家長在家中不妨有意識地放手讓孩子去嘗試和體驗生活,全面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當孩子在某件平時不能單獨完成的事或不敢嘗試的活動中獲得成功時,應及時地給孩子鼓勵然后提出具有一定挑戰性的新要求,讓孩子通過努力更加進步,從而磨練孩子的意志,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幫助他擺脫“兩面派”的毛病。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從不會做到會,進而到得心應手,孩子的獨立能力被培養起來,有了自信, 他就不會在外面顯得那么懦弱無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