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放學時,家長接到蹦蹦跳跳的孩子總會問:“你今天學了什么?” 如果孩子回答,學了兒歌、畫畫、數數、故事等,家長就會覺得心滿意足,認為孩子這一天收獲滿滿,沒有虛度;如果孩子什么都回答不出,家長總會心生不悅,甚至會向老師抱怨:“孩子在幼兒園學了什么?為什么問他都不回答?”
許多家長認為“上課”才是學習,事實上,幼兒園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都是孩子學習的內容。3-6歲是一個人心智發育最快的時期,這段時間內形成的習慣、性格具有終身的影響力。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卡皮察也曾經告訴記者,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東西都是在幼兒園學到的。
孩子在幼兒園究竟該學什么呢?
1、學會怎么生活
在家里,爸媽看見自己的寶貝略微吃力地干一件事,如:系鞋帶、洗臉等,就會忍不住上前來幫一把。幼兒園老師不會這樣“關照”孩子,而是讓孩子學會這些能力,把孩子培養成未來會自己生活的人:
講衛生:老師會要求小朋友們飯前便后勤洗手,幫助他們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
懂禮貌:見到別人要問好,做錯事說對不起,讓孩子知道懂禮貌是最基本的社交技能。
不挑食、不偏食:讓孩子了解到偏食、挑食的危害,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
早睡早起:規律作息是身體健康的保證,進入幼兒園之后,孩子要按時上學,早睡早起,培養良好的作息習慣。
愛運動:每天固定的戶外活動時間,培養孩子運動的習慣。
自己上廁所:幼兒園老師會教孩子穿/脫衣服、擦屁股、沖洗廁所等,讓孩子在如廁問題上能夠完全自理。
孩子在幼兒園學了什么,不妨這樣問:
1、孩子情緒情況
▲ 今天在幼兒園你快樂嗎?
▲ 今天跟誰玩了?玩什么了?好玩嗎?
▲ 能和我一起玩玩那個游戲嗎?
▲ 今天有什么最開心的事?
一天沒見孩子了,其實父母最應該關注的是孩子的情緒情感狀態。這樣的詢問會拉近親子距離,也讓孩子一天的情緒情感有了傾訴的空間。
2、孩子生活學習情況
▲ 今天有沒有主動多喝水?
▲ 睡覺情況怎么樣?
▲ 晚餐都吃什么了?
▲ 今天玩了什么玩具?
▲ 和哪個小朋友玩了?有什么發現?
▲ 遇到了什么問題?怎么解決的?
▲ 今天學到了什么新本領?
像這樣的提問,內容具體明確,孩子知道如何回答,而且有回答的欲望,還能激發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一個好的幼兒園會通過組織科學、藝術、社會、健康、語言這五大領域的各種游戲活動培養孩子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語言表達能力、審美能力、社會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多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