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看到一個視頻,被里面的小萌娃樂壞了。原來5歲的小萌娃,因為家長不讓她穿園服寫作業,發起了小脾氣。她理直氣壯地說:“穿著園服寫作業,就像老師在跟前一樣,坐有坐樣,站有站樣?!奔议L很納悶,問:“那不穿園服還沒法寫作業了?”小家伙據理力爭,表示不穿園服,就沒勁,作業寫得慢。隨后,她還邊哭邊反問家長:“你要覺得穿什么都一樣,怎么不穿睡衣出去逛街呀?”事后家長解釋說,小家伙對穿園服,有一種特別的榮譽感。只要穿著園服,就格外精神。網友們紛紛表示小朋友太可愛了,并且表示這邏輯沒毛病,做事就是需要有儀式感,哪怕只是寫作業。有人覺得,儀式感只不過是追求一些形式和華而不實的東西。
事實上,對于孩子來說,適當的儀式感,不僅能夠在平淡的生活中增添些許小驚喜,還有著一些非常獨特的作用。
儀式感,能讓孩子形成正面的價值觀
前不久,江蘇連云港5歲的小朋友王梓陳,在幼兒園門口撿到了五塊錢。他毫不猶豫地交給了正在執勤的民警叔叔。本以為這只是一件普通的小事情,沒想到,第二天民警叔叔卻給了孩子一個驚喜。原來,民警覺得孩子拾金不昧的行為,非常值得鼓勵和表揚,于是下班后特意去買了一張獎狀,親手寫上鼓勵的話。第二天,當著老師和同學的面,民警將這張獎狀,鄭重地頒發給了王梓陳小朋友,希望他能將正能量延續下去。
一張小小的獎狀,看似簡單,卻滿載著對孩子的充分肯定,在孩子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印。
同樣撿到了錢的兩位成都的小朋友,也體驗了一把被民警叔叔接警的榮譽感。當時,兩個小朋友正在廣場上玩耍,看到地上有五毛錢,就把它交到了執勤的民警叔叔手中。讓人覺得暖心的是,民警很認真地拿出接警本,將這些信息登記了下來。這份小小的儀式感,卻給了孩子滿滿的正能量。
有時候,一個在成人眼里看似不必要的舉動,對于孩子來說,卻是莫大的鼓舞,意義非常。這樣的孩子,以后會更加明確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并且能夠將這份使命感一直延續下去。
德國作家洛蕾利斯在《我們為什么需要儀式》一書中曾說:有儀式感的人生,才使我們切切實實有了存在感。
不是為他人留下什么印象,而是自己的心在真切地感知生命,充滿熱忱地面對生活。0-6歲的孩子,正是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
正面的肯定和評價,更像一顆種子,在孩子的體內生根發芽,讓他們朝著積極正面的方向開花結果。